第三百三十三章 上善伐谋-《四合院:别惹我,我只想种地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杜月也点点头,“鸿门宴的故事说得对,遇到问题不能光想着逃走,而且得想办法去解决,去化解,这样才获胜的可能!”

    冉秋:“今天真是学到了!”

    娄晓娥却又皱眉问道:“卫国,咱们去肯定要去,不过万一他们已经商量好,等会联合起来给你施加压力,咱们该怎么办?毕竟现在羽绒服都做完了,他们只要联合其他人占住羽绒服,我们拿他们则是一点办法都没有!”

    “毕竟这个事情也不好告诉给公安!”

    许卫国点点头,娄晓娥担心的他自然知道,不过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,他早就想好了办法,要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安心的让娄晓娥一个人负责。

    随即微微一笑,再一次问道: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,那咱们就又得向古人学习!”

    “向谁?”娄晓娥好奇问道。

    “当然是孙子了!”许卫国微微笑道。

    “孙子?”娄晓娥哈哈笑了起来,“卫国,你这不是搞笑嘛,小丫都还没长大嫁人,她那里来的儿子,你那里来的孙子?”

    许卫国白了娄晓娥一眼,无奈道:“没文化真可怕!”

    冉秋赶紧拉住娄晓娥道:“晓娥姐,许大哥说的孙子,其实是咱们国家古代的兵家至圣孙武,人们称作为孙子!”

    “原来是孙武啊!可孙武又是谁?很厉害么?”娄晓娥好奇问道。

    许卫国直接开口道:“孙武,字长卿,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。中国春秋时期着名的军事家、政治家,尊称兵圣或孙子,又称“兵家至圣”,被誉为“百世兵家之师”、“东方兵学的鼻祖”。

    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,由齐至吴,经吴国重臣伍员举荐,向吴王阖闾进呈所着兵法十三篇,受到重用为将。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***队大败楚***队,占领楚国都城郢城,几近覆亡楚国。

    其着有巨作《孙子兵法》十三篇,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,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,置于《武经七书》之首。他撰着的《孙子兵法》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、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,并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。”

    “孙武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,而是与政治清明、经济发展、外交努力、军事实力、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,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。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,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,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,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,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、多方面的哲学道理,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、老子的并列地位,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。孙武的军事理论并非没有缺点、错误的东西,但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兵法着作,也以其卓越的见识深深影响了后世,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广泛推崇。”

    “这就是孙子!你能不能多读点书?”

    娄晓娥闻言,也是被孙子的厉害所震惊,不禁感叹道:“原来孙子这么厉害啊!我一直以为只有老子很厉害呢!对了,那儿子是不是也很厉害?”

    许卫国:“....”

    冉秋:“....”

    就在许卫国打算放弃和娄晓娥对话的时候,娄晓娥又开口问道:“卫国,既然你要向孙子学习,那你还没有说要学习他那一个方面呢?”

    许卫国稍稍有些欣慰,“你总算是问道点子上了!”

    “孙子写了一本兵法名为《孙子兵法》,这里面记载的一策略,谋攻篇!”

    “孙子曰:夫用兵之法,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;全军为上,破军次之;全旅为上,破旅次之;全卒为上,破卒次之;全伍为上,破伍次之。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故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”

    看着众人一脸懵逼的样子,许卫国随即翻译起来,“孙子说:大凡用兵的原则,使敌人举国屈服,不战而降是上策,击破敌国就次一等;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,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;使敌人一个“旅”的队伍降服是上策,击破敌人一个“旅”就次一等;使敌人全“卒”降服是上策,打败敌人一个“卒”的“队伍就次一等;使敌人全“伍”投降是上策,击破敌人的“伍”就次一等。因此,百战百胜,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,只有在攻城之前,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严重短缺,根本无力抵抗,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。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,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,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,最下策才是攻城。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